来自安徽滁州一个小县城的他
日子虽苦,却倍有滋味
在他看来,走进课堂、传递知识
温暖人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
播撒一颗育人的种子
它能为你长成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野
埋下一粒育人的种子
它能为你撑起一片辽阔无垠的天空
他愿做榕树下的人民教师
愿做一颗小小的榕籽,将“榕树精神”的种子
播撒在他执教过的每一寸土地
刘旭,汉族,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历史)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田家炳杯”教育硕士教学竞赛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全国一等奖,打破我校教育硕士参与该项竞赛的获奖记录。专注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与强化,累计获得国家级奖、省级奖5项;投身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入选海南师范大学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榕树青年宣讲团,被评为校级优秀宣讲员;参与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团队服务基础教育”项目,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基础教育。
01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一个平凡的单亲家庭,刘旭自小便跟随母亲生活。为人母的坚强,为人师的尽责,这样的耳濡目染下,刘旭心中早已种下一粒要成为像母亲一样的优秀人民教师的种子。来到海南师范大学后,刘旭时常在思考,究竟怎样才能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老师呢?他想起韩愈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传道”永远是教师工作中最为紧要的。那么什么是“道”呢?在他的心目中,当代教师的“道”首先在于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思想建设。
身为一名党员,刘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新思想,争做时代新人。初入海南师范大学,刘旭便踊跃报名由我校宣传部组建的海南师范大学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并成功入选,与此同时刘旭也通过层层选拔成功入选了由校团委组建的“榕树青年宣讲团”。在日复一日的宣讲团活动及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刘旭深刻理解了“四有好老师”和“脚踏实地、坚韧不拔、独木成荫、爱满天涯”的榕树精神内涵,逐渐明确了自身的职业目标。
刘旭同时认识到身为一名教师需要广博的专业知识,他十分珍惜大学的学习机会,严格要求自己,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他都全力以赴,决不懈怠。这份坚持和努力让刘旭在本科连续三年获得了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研究生期间成为了教师教育学院第一位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学生。
02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梦想之种,若接收风雨的洗礼,则会变得更加甜美。刘旭深知,要想成为一名教师,仅靠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教育智慧往往需要在实践中磨砺和积累。本科期间的刘旭,便已极其重视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与强化,一次又一次的竞赛,一遍又一遍的角逐,他就是在这样的磨练中不断成长。获得安徽省师范生技能竞赛一等奖、首届长三角地区师范生技能竞赛二等奖、全国历史师范生技能竞赛二等奖的刘旭仍“不满足”,来到海南师范大学后,他在更广阔的舞台,接受更专业的培养,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技能。2023年,刘旭代表海南师范大学参加“田家炳杯”全国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打破我校教育硕士参与该项竞赛的获奖记录,成为了我校第一位获“田家炳杯”全国一等奖的硕士研究生。
这份坚持和努力,使刘旭一点一点向他的梦想靠近。他深信真正优秀的人应该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素养,而这种素养则需要在实践中获得。他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基础教育,参与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团队服务基础教育”项目,多次深入定安、琼海、文昌等地进行调研学习。
03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椰风阵阵吹天涯,海南师范大学给刘旭的第一印象便是数理楼前那两棵粗壮的大榕树。而如今,已在海南师范大学学习两年的刘旭也渐渐明白,榕树是海南师范大学的精神象征,榕树精神更是海南师范大学学子的精神引领。
当前,海南师范大学正处在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快车道上,对教师教育的培养愈发重视,学校于2019年9月整合教师教育资源成立教师教育学院。刘旭说,自己十分荣幸能够成为教师教育学院的第一届学生,更加庆幸的是自己能够搭乘“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的这辆快车。他明白每一份荣誉的获得,都离不开学校对其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大力栽培。
(图为刘旭主持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晚会)
毕业在即,刘旭即将走完漫长的求学之路,他褪去稚嫩,成功入职了苏州市的一所重点中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愿做榕树下的人民教师,在教师的工作岗位上,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专业技能,努力践行“榕树精神”。他亦愿做一颗小小的榕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作为一名海南师范大学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将“榕树精神”的种子深深根植于他所耕耘的每一方教育沃土之中。
逐梦杏坛担使命,师泽桃李勇前行。他曾是校园里的懵懂少年,却立志要做榕树下的人民教师。他以“走进课堂传递知识与温情”作为职业生涯的目标,在教学技能的赛场上奋勇拼搏,追逐梦想。他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在奔赴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勤学苦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