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风采 >

习移动之理论,观社会之发展---记青年之声·文学院“西方批评中的移动性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8-05-23 16:35:29 来源:

    5月22日下午3点,文学院于文学楼308教室开展“天涯人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之“西方批评中的移动性理论与实践”。主讲人为文学院副教授张杰老师,本次讲座围绕主题“移动性转向”展开。

    讲座伊始,张老师先向大家讲述她在英国的访学经历及切身见闻,紧接着引出“约翰·厄里”的现代社会理论——“移动是现代社会的本质”即物品、人口、信息、思想的流动。她指出移动性转向理论的核心观点,即“移动是现代人的基本权力,与平等、 全球性、 理性 、个体等共同构成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随后,张老师给同学们列举了约翰·厄里的几个要点,她概括为“身体和社交性旅行、在真实的时间进行的虚拟旅行、物理性移动、有关地方与民族的图像出现并流通于多种印刷与视觉媒介”,并详细地向同学们说明移动性转向理论的具体内容。

    习移动之理论,观社会之发展---记青年之声·文学院“天涯人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之“西方批评中的移动性理论与实践”

    张老师强调,“移动性”是一个积极正面的有机概念,也是传播学、英语文学、媒介研究、交通史研究、人类学等领域的重要关键词。尤其是在移动中会受到地域、种族、性别、阶级等因素产生的移动不均衡性与高度区隔性讲解中,她运用电影《甘地传》和小说《哦,香雪》、《还乡记》等多个实例,清晰巧妙地阐述了这一定义,同学们从中受益颇多。同时,张老师以火车为线索,通过火车的阐述移动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社会平等的发展并阐述了移动性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移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向前发展。

    讲座最后,张老师向大家推荐了“齐格蒙特·鲍曼”的《流动的现代性》和约翰·厄里的《游客凝视》。同时,张老师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次的讲座,更加的了解及掌握“移动性转向理论”,扩展文学思维,以助于从各方面分析所学知识。